首  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维权打假

宁波联合执法查获20余吨来自疫区的非法入境冻肉

    

非法走私肉暗含大风险

——宁波联合执法查获20余吨来自疫区的非法入境冻肉


  □陈育彦 周向胜 陈 俊
   近日,宁波检验检疫局通过线索了解到,余慈地区可能存在大量来自疫区的走私冻牛肉类产品后,联合宁波市口岸打私办、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宁波海关开展 突击联合行动。联合执法组在经营场所当场查获非法来自疫区印度、巴西、美国的速冻牛肉、牛排、牛肚等产品1194箱,货物重量21.5吨。执法人员当场对 这些货物进行了封存处理。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宁波地区查获的最大批量非法来自疫区冻肉类产品,货物均从宁波辖区外流入,后续追溯调查和处理措施正在迅速 跟进。检验检疫部门提醒,购买进口肉制品须谨慎。

  非法走私肉制品暗含巨大风险

   “走私肉”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非正常渠道入境的进口肉制品,由于“走私肉”未经过检验检疫,同时也未缴纳进口关税,因此其成本自然低。另外,由于中外饮食 文化存在的较大差异,很多在国外不吃的东西在国内却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如畜禽的内脏、头、骨、爪等,许多国家基本不吃,售价低廉甚至变成废弃物。经销商通 过低价进口,其进口价格也远远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导致了大量未经合法途径进口的低价境外肉制品充斥着国内市场。更有甚者,通过非法渠道偷运回来死亡的动 物肉制品,成本更加低廉。

  “我以为‘走私肉’就是进口的渠道不一样,再怎么说也是进口的,品质应该要比国产的肉类好一点吧。”市民王先生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走私肉”品质问题时这样回答,这同样也代表了很多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的看法。

   “事实正好相反。”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的专家介绍,这种未进行进口肉制品检验检疫的“走私肉”存在着极大的安全危害。“未经检验和除害处理,很有可能携带 人畜共患病、动物传染病病原体以及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如果来自疫区,甚至可能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重大传染病。使用这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食品原料,会给百姓的饮食安全、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来自疫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禁止入境

   据介绍,为防止动物疫情传入国境,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我国对进口的肉类产品有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国家质检总局根据OIE(世界动物卫生组 织)公布的全球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订《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即负面清单),列入该表的肉类产品一律不得从动物疫病流 行国家和地区进口,如印度为口蹄疫疫区,巴西和美国为疯牛病疫区,属于负面清单范畴,我国对这些国家的牛肉及其制品进口均有相关禁止规定。

   同时,对未发生动物疫病国家和地区的肉类产品实施检疫准入管理,由总局食品局牵头向对方国家的官方检疫机构发放进口肉类官方检疫监管体系调查问卷,给予 对方一定期限答复,在收到调查问卷的答卷后,将组织专家对该国的官方检疫监管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和实地考察,符合我国检疫准入要求后,双方将签订议定书,后 期由国家认监委开展对屠宰场、加工厂和存储冷库的考核工作,符合要求的,列入《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即正面清单)。自此,一个国家的肉类产品才真 正可以向我国出口了。

  据悉,2014年 宁波口岸共检验检疫进口肉类产品174批,重量为8961吨,货值2214万美元,品种主要为冷冻猪肉、牛肉和羊肉。按原产国家来分冷冻猪肉来自美国、德 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牛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和阿根廷;羊肉来自新西兰。除一批新西兰牛肉包装不合格外,其他经检验检疫均为合格。

  延伸阅读

  如何选择进口肉制品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口味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各种进口的肉制品、水果及蔬菜也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那么该如何挑选健康、卫生、安全的进口肉制品,检验检疫部门再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牢记以下几点:

   一是看商品是否有中文标识。包装上全是外文的,千万不要买。很多人认为,进口食品的标签应该全是外文,才是正宗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经检验检疫合格的 进口预包装食品,在其销售包装上都必须加贴合格的中文标签,标明其成分、来源等信息,如果没有,可以视同为不合格的进口食品。二是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提供 相关的进口证明手续,如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证书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上都应该记载了该批进口肉制品的品名、规格、数(重)量、输出国家/地区、国 内收货人、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名称和注册号等详细的追溯信息,该证书好比进口肉制品的“身份证”,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说明其检验检疫合格的,否则质量无法 保证。三是尽量选择声誉较好、经营较规范的大型商场、超市选购进口肉制品,这样可以保证产品来源和运输、贮藏条件,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以切实维护自己 的权益。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声明  |   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中国品牌发展促进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8850844 邮箱:chinacpbd@163.com 京ICP备080698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双惠苑甲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