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推荐专栏

广东检验检疫局课题组多年研究终获成果

    

广东检验检疫局课题组多年研究终获成果

真假燕窝有了权威鉴定方法

    开栏的话

    今年6月13日至20日为全国第一个食品安全宣传周,为了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宣传质检系统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工作措施、经验及成效,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从今天起特开设食品安全宣传专栏,敬请垂注。

    本报讯 日前,广东检验检疫局承担的“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这一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鉴定。同时,项目课题组还首次从一些所谓“血燕”、“黄燕”等染色燕 窝中检出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据此成果,各地海关销毁、退运了多批“血燕”,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来自检验检疫部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等部门的多位权威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该研 究成果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燕窝及其制品进行定性、定量检验鉴别,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方法的正式出台,意味着对于燕窝这一中 国传统滋补食品的真伪有了权威的鉴定方法,对反欺诈和保障我国燕窝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站在了燕窝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建 立燕窝的国家/国际产品标准及卫生标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科研保证。

    燕窝作为传统名贵滋补食品,主要产于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年产量已达数百吨。燕窝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华人,香港是燕窝的主要集散地。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 提升,中国大陆已经成为第一大燕窝消费地,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与蓬勃发展的燕窝市场相比,国内外一直缺乏对燕窝系统、科学的深入研究,检测技术滞后于市 场消费。相关评价方法、评判标准和检测手段的缺失,导致市售的燕窝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难辨真伪,政府监管部门无从执法。

    本次通过鉴定的“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属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由广东检验检疫局和中国检科院共同承担。课题小组历时多年,深入印度尼 西亚等燕窝产地,与印度尼西亚燕窝协会总会、印度尼西亚燕窝企业等专业机构、专业厂商密切合作,调研金丝燕的生活习性、燕窝的形成生态,了解原料采集、生 产加工及其市场流通等情况;采集了大量原料燕窝以及市售的燕窝样品,进行了多次测试。

    课题最终确立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与分子生物学结合,鉴定真假燕窝”的方法,可以有效分辨人为加入的掺假物质和天然存在的营养物质,并达到满意的灵敏度、精确度和检测限,而且还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张爱国 黄华军) 《中国国门时报》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声明  |   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中国品牌发展促进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58850844 邮箱:chinacpbd@163.com 京ICP备080698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路双惠苑甲5号